:::回首頁::: 關於夢想家 老師簡介 環境介紹 課程簡介 學生成果展 榮譽版 同學錄 最新消息 與我聯絡
師大綜合音樂性向測驗
希塞的音樂才能測驗
達克羅茲教學法 奧福教學法 柯大宜教學法 鈴木教學法
雲門舞集教學法 朱宗慶打擊教學        

Gordon的定義:
Gordon認為音樂才能包含性向 (Aptitude) 與成就 (Achievement) , 性向即個體先天潛在的能力 , 成就是經過學習或訓練後所學得的知識及能力。主要目的是測量人內在學習音樂的能力 , 預知往後學習的成就及可能性。而成就測驗測量學生學習多少音樂的知識與技能 , 為音樂教學提供評量依據。
Colwell的定義:
他指出音樂性向是測出人的潛能及資賦 , 提供學習過程中訓練的方向 , 將學習才能發揮出來。成就測驗則無論是長時間及短時間學習皆是成果的評量。
音樂感 (musicality):
Revesz認為音樂感是欣賞音樂的能力 , 可深入瞭解音樂作品的內部架構 , 體會音樂作品的創作過程及背景。音樂感也可解釋為音樂才能 , 有狹義及廣義的解釋 , 狹義即音樂個別要素如音準、調性、旋律、節奏、和聲的能力 ; 廣義包括了對音樂的感受、體驗和表達能力。音樂感可以是先天的音樂能力 , 但與後天教育也有很大的關係 , 並可藉培養得到更大發展。
音樂被視為先天潛在的能力:
針對孩童學習音樂過程中 , 潛在音樂能力學習的研究。初生嬰兒對不同聲音會有不同的反應 (例如從2000Hz下滑至500Hz相對500Hz到2000Hz) , 他們已經能辨別聲音及音高。
3歲幼童對音樂的反應都是先天的能力,並且所有3歲孩童都有模仿歌唱的能力 , 他們可以模仿整首歌曲。16%的2歲兒童無法唱出歌詞但能哼唱出節奏與音高 , 他們能模仿ding ding dong dong簡單重覆的字,再結合旋律、節奏及拍子唱出歌曲片段。
音樂才能的內容:
是一系列有層次的才能。音樂學者宋莉莉認為音樂才能包括多方面音樂的基本能力,可以圖形表示 (薛良:1991, 653) 。音樂才能的基本核心是音長、音高與樂感,以這三個基本能力再延伸 , 音高延伸到調式、和聲、旋律,音長延伸到節奏、節拍、速度 , 樂感延伸至音色、音強、感情,之後這些要素再發展成音響感知、時值感知、形象思維成為整個音樂才能,而這些才能需具備記憶力和創造力的背景 , 若缺乏記憶力 , 就無法從事音樂方面活動 , 創造力可提供不同風格樂曲的創作及詮釋。
音樂才能與智力、遺傳因素的關係:
音樂才能與智力發展相關 , Vernon認為智力即人的潛在能力,智力是遺傳的基因 , 需與環境及教育交互作用 , 才能發展成音樂能力。另外遺傳因素也會影響音樂才能發展 , 資質好的比資質差的更有發展能力,並且具音樂能力的人 , 往往早期就會顯露 , 因在生理結構中 , 腦與神經系統的發展 , 使他的能力很早得到突出表現 , 與日後成就也有很大的關係。

所有人學習音樂的能力都是與生俱來的 , 但性向會影響日後的成就。若對音樂興趣缺缺或潛在學習能力較低 , 以後音樂成就必定也不高。
為何要音樂性向測驗測驗 ?
測驗的定義:
歷來測驗學者對測驗的見解有廣義、狹義兩種解釋 , 就廣義而言 , 視測驗為測量的程序或歷程 ; 就狹義而言 , 則視測驗為測量的工具。
測驗的目的:
測驗主要功能在測量及評定個人的行為、心智能力及個人特質 , 以便作判斷、預測及決定。對學生而言 , 它能使學生了解自己音樂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程度 , 明確知道自己學習的優缺點和努力方向。對教師而言 , 測驗與測量可幫助他作一些價值判斷 , 如評量學生進步的情形、學習的潛能 , 認出並輔導資賦優異的學生 , 評鑑教育過程、鼓勵學生學習 , 了解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技能情況。
測驗的要素: 信度 (reliability) , 效度 (validity) , 常模 (norm)
信度 (reliability):
指測驗的可靠性 , 其中包含測驗分數的穩定性與測驗內容的一致性。穩定性是指向一份測驗經多次施測所得的分數相當一致 , 無太大差異。假設一個人接受同一測驗兩次 , 第一次百分之九十答對 , 第二次只答對百分之二十 , 則這個測驗的信度就不高。
效度 (validity):
指測驗的正確性及能達到目的的程度。譬如 , 在某大學畢業班中 , 甲系的英語程度被評為比乙系高 ; 另外 , 在某系裡 , 老師根據日常觀察所知 , 認為趙生的英語最佳 , 錢生次之 , 李生再次之。經過實施托福測驗後 , 甲系得分明顯高於乙系 , 趙生得分高於錢生 , 而錢生又高於李生。因此可以說 , 這個托福測驗有很高的效度。
常模 (norm) :
測驗結果的解釋 , 要藉助常模才能完成。常模是指某特定團體在某一測驗上之得分的平均數。它有兩個功能 : 第一是了解個人之分數在團體中的地位 , 第二是比較個人多種特質所代表的意義。例如 , 某生在智力測驗上的得分為67分 , 對照常模後得百分等級為75 , 可得知某生的智力在團體中 , 可高於或優於百分之七十五的人。另外,某生在性向測驗上 , 原始分數為文書性向41分 , 機械性向29分 , 數理性向53分 , 從這些分數無法得知某生多個性向中何者優、何者差 ; 但將這些分數經由常模轉化成衍生分數 , 則百分等級分別為72、80、57 , 可知他的機械性向最好 , 再來是文書性向 , 再次之為數理性向。
可使用性 :
測驗除了上述三要素外 , 還要可使用及易於使用 , 才是一份好的測驗。

測驗與評量的原則 :
音樂能力會藉由測驗來評量 , 例如學校合唱團或樂團會以測驗方式挑選新成員 , 還有音樂學校也會以測驗招考學生 , 這些挑選方式 , 經由篩選後會得到更高層音樂方面的訓練 , 而測驗與評量也需注意幾點:
1.測驗是評量音樂能力較理想方式 , 在上述例子中 , 評分老師若不經由測驗
則無法得知孩子們的程度。

2.測驗要與事實結合 , 一個孩子在測驗中表現良好 , 但興趣並不在此 , 他是
為了考試而有特別的訓練 , 因此可能不適合接受音樂教育。

3、測驗需明確的評量音樂能力 , 包括外在和內容確實性 , 另外將其它能力測驗作有效結合 , 才是讓人相信的測驗。

4、測驗要讓人可以信賴 , 不會受其它因素改變 , 呈現不穩定狀態。

:::回列表:::


:::師大綜合音樂性向測驗:::
編製者: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音樂學系

一、出版單位
   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及音樂學系

二、出版日期
   民國七十年六月

三、測驗功能
   本測驗旨在測量國民中小學學生之音樂性向,以評估受試者接受音樂
專門教育可能性的大小,及預測其音樂成就的高低;此外並可供鑑定
及甄選音樂性向優異學生之用。

四、測驗來源
   本測驗係以J. Kwalwasser及P. W. Dykema所編的K-D音樂性向測驗
(Kwalwa sser-Dykema Music Tests)為編製參考藍本。

五、測驗內容
  本測驗包括八個分測驗為:
1.音調情境,2.強度辨別,3.音調動向,
4.節奏辨別,5.音高辨別,6.曲調欣賞,7.音調認識,8.節奏認識。

除測驗一、三為二十五題外,餘均為二十題,共一百七十題。

六、適用範圍
  國民小學三年級至國民中學三年級學生。

七、測驗時間
   測驗時間約需六十分鐘,本測驗之指導說明和試題內容,均事先錄製
,於施測時利用錄音機播放。

八、實施方式
   (一)團體測驗,但每次測驗時,人數在四十人左右為宜,人數過多,
測驗情境不易控制,影響測驗結果。
   (二)本測驗必須有二人以上主持,方能進行,其中一人擔任主試,負
責介紹本測驗之目的、內容、應注意事項,指導受試作答,兼負
測驗場地秩序之維持,另一人則負責操縱錄音機。
   (三)整個測驗施測時需在舒適安靜的氣氛中進行,測驗地點以視聽教
室或其他有電源設備的教室為宜。錄音機最好放置正前方。若同
時施測數班時,測驗場地應妥善安排,避免各班相互干擾。
   (四)本測驗使用錄音機播放測驗說明及試題內容,每一分測驗,在錄
音機說明完畢後,均由主試舉例說明,並解答受試問題。一個分
測驗完畢後,緊跟著就是另一個分測驗之說明及試題,如此依序
進行施測。

九、信  度
  (一)重測信度
  間隔兩個月,478人為.11∼.62
   (二)庫李信度
   4225人,為.35∼.80

十、效  度
   (一)效標關聯效度
   採辨別效度,音樂實驗班與普通班學生在本測驗的各項目分數均
有顯著差異,顯示測驗分數能區分不同的群體,具有效度。
  (二)各分測驗間的內部相關為.06∼.49

十一、記分與常模
  (一)記分
  1.採用答案卡以手計分方式計分。
  2.每答對一題得一分,全對者為一百七十分。若該題未答,則不
予計分。
  3.將各分測驗及其總分,分別對照常模,即得百分等級及T分數
,並可繪製側面圖。
  (二)常模
  建立國小中、高年級與國中階段男女學生的百分位數和T分數常
模。

十二、資料來源
盧欽銘、陳淑美、陳李綢:我國國小及國中學生音樂性向之研究。
教育心理學報,民70年 6月,第14期,149∼160頁。

十三、相關文獻
簡茂發等:志願、興趣與性向的關係。測驗與輔導,民73年 6月,
第64期,1134∼1138頁。

:::回列表:::


::: 希塞 (Seashore) 的音樂才能測驗 (Measures of Musical Talent):::
適用年級:三年級至成人。
測驗版本:唱片、手冊、改卷卡 (Scoring Key)、答案紙。
測驗用時間 :70分鐘。
測驗內容

1919年 , 希塞一個人設置這套測驗 , 包含5個錄音副測驗:
(1)音高反應 (2)音強辨別 (3)時間反應 (4)協和反應 (5)音調的記憶 (6) 節奏反應。
1939年, 這套測驗重新修定一次 , 加上音色測驗而去除協和反應測驗。目前的版本(1960年), 重新修定為音高、強弱、節奏、時間(包括速度)、音色及記音能力(Tonal memory)六組測驗。

:::回列表:::

:::達克羅茲教學法:::
達克羅氏教學法即文樂起舞,讓音樂能視覺化。 >>>達克羅氏PDF資料下載
《叮叮咚咚過童年》
孩子是否要學音樂,幾歲開始要學音樂,是身為台灣父母的一種爭扎,一方面要面臨昂貴的學費,另一方面學習過程對親子關係也是一種挑戰。很吊詭的是,台灣的父母付出超級昂貴的學費,卻往往換得的是親子間的戰爭。
如何引領她的孩子從小沈浸在聲音的感動中,並且有計劃、規律的讓孩子接受達克羅氏學學派的薰陶。而什麼是達克羅氏,什麼是山葉、鈴木、奧福,讓我們來一窺究竟。

(一)Eurhythmics(律動教學)
  節奏訓練是達克羅茲教學法的重心,以肌肉運動知覺(Kinesthesia)的運用來訓練節奏,並且以律動來聯結潛在的意識,使得音樂學習從有關運動的經驗開始。音樂與身體結合,感受音樂,接受、表現音樂。
(二)Solfege(音感訓練)
  從固定唱名開始,做為訓練視譜、記譜及聽音的基礎。並藉由inner-hear內在聽力的訓練來加強心中想像音樂的能力。
(三)Improvisation(即興創作)
  即興創作的技巧以啟發示為主,藉由自身的直覺,外界的誘導,甚而超乎邏輯性的思考能力。經由實驗及創作能力的教學發展,來達到達克羅茲的即興技巧。


:::教學法內容:::
〈一〉音感訓練
  達氏使用結合絕對音感及相對音感之優點所創的「達克羅士音階」來演練音樂上的各種基本課題,如音階、音程、全音、半音、和絃、和聲外音、大小調、調式、調性、轉調和聲、對位及即興。此音階從 C' - C'' 使用羅馬數字,研究每一個音在音階上的位置及技巧,再配上實用和聲,讓學生產生強烈且正確的調性感,作為較深入技巧(如轉調)的準備。在每一節課中,演練了該節的主題之後,再綜合各項學習要點進行即興。
〈二〉聽力-節奏-動作
  該課程共有 34 項課題,涵蓋範圍包括每一課題均需用到的立即反應、時間-空間-精力、速度、速度變化之等級、力度、力度變化之等級等具變數的技巧性課題,以及基本的脈動、重音、基本拍與拍分、音值、增值與減值、二分法及二分法拍子,各種節奏型、 2←→3、 3←→2、規則與不規則之拍分、Crusis 、Anacrusis、Metacrusis、小節、複數拍子、樂句、複節奏(交錯拍子)、不規則拍子(變態拍子)、不規則小節(混合拍子)、不規則樂句、休止符、切分音、補充節奏、 12/8 拍,轉移拍號、自由速度、AB曲式、ABA曲式、輪旋曲、舞曲、卡農及賦格等曲式。各項主題彼此之間相互關聯,每項主題均有深淺程度可供循序漸進學習,運用耳朵和身體來感受體驗,發展學生的節奏能力和成長其音樂內質,以促成其伸展身體與節奏的即興能力
〈三〉即興
  有知覺才有學習。因此創造力也依賴所有感官的記憶而激發。即興也就是創作,乃集大成的課程。學生在課堂中採用各種形式,即興做出他們耳中所接收到的任何訊息,利用動作、說唱、拍擊、打擊樂器、鋼琴等媒介來體認他們先前自音感及節奏動作課程所學到的音樂概念,並創造出他自己的作品,如是團體用動作來表


:::回列表:::
:::奧福教學法:::
(1)律動:藉由律動和舞蹈的結合提升對音樂的感應.鼓勵兒童去感受種種自
然動作,如:輕重上下內外等律動,以探索及體認空間.

(2)歌唱:在音樂學習過程的初步,歌謠及說白是探索聲音的重要角色.由吟
唱般的說話方式,再進入歌唱,最初學到的是下小三度的音程,進而
使用五聲音階及五度和聲伴奏,奧福強調漸進的方式.而且認為教
材需本土化,應以本國童謠'民謠作為兒童音樂教育的基礎.

(3)樂器合奏:奧福要求樂器能夠易於彈奏,而且偏好原始的樂器種類.奧福認
為學習方式自簡單至複雜,從分部到整體,從個別到合作演奏,才算
是完整的體驗.奧福樂器包括:
有調敲擊樂器:木琴'鐘琴'定音鼓等.
無調敲擊樂器:手鼓'小鼓'木魚'響板'三角鐵等.
直笛:大小不同的直笛.

(4)即興創作:由即興創作體驗曲式結構,因為曲式提供許多即興創作的題材,
學生經由觀察,得以模仿,再進而實驗,而達到發揮創作的最大想像
力.

:::回列表:::

:::柯大宜教學法:::
(1)Hand signs手號:原創者為英國John Curwen.這套系統是以不同手號來
表示音高低的關係.古希伯來人也曾以此手勢法來指揮教會唱詩.不但
在視覺空間上呈現音高之間細微的差異性,並且能輔助記憶音型.

(2)Tonic Sol-Fa Systen首調唱名法系統:本為英國合唱教學之用,初創者
是Sarah A. Glover,而後由柯文J. Curwen於1840年完成.首調唱法是
一種移動do唱法(moveable-do),倡名是依照調的改變'主音改變而更
動.DO是大調音階的主音,而la是小調音階中的主音.

(3)Rhythm Syllabes System節奏唸法系統:源自法國Emile-Joseph Cheve,
是用於輔助閱讀節奏和書寫節奏.類似法國視唱練習音節的唱法,目的
在於幫助初學者對正確節奏加強感受的方法.尤其在練習時,學生須大
聲的唸出音符.

(4)Stick Notations枝狀簡譜:此為簡化五線譜而產生的一種視譜工具,目
的在於較容易認識音樂的曲調及節奏.只要把唱名的第一個字母寫出
來就好,而不用把整個唱名記出.節奏的表現亦僅將五符桿寫出,去掉
原來的符頭成為枝狀.

:::回列表:::

:::鈴木教學法:::
(1)創造學習音樂的環境,並從中培養良好的音樂感.
(2)強調模仿和反覆練習的重要性.
(3)注重父母與孩子的互動.
(4)注重音色的品質.
(5)要求彈奏的正確性.
(6)注重表演或演出.
(7)重視自我評量和同儕觀摩的自學能力.
(8)鼓勵背譜彈奏.
(9)掌握上課時間.
(10)團體課與個別課並重.


:::回列表:::
:::朱宗慶打擊教學:::
針對滿三足歲以上的孩子,依據他們的身心發展特質,並以孩子的敲打本能為媒介,透過遊戲、身體律動、歌唱、說故事、演奏、音樂欣賞等活動,讓孩子在自然愉悅的情況下感受音樂,引發對音樂的興趣,進而訓練和培養音樂技巧與能力。千變萬化的打擊樂器,在循序漸進和多元啟發的引導下,讓不同個性的孩子,找到屬於自己和音樂相處的方式,盡情享受音樂的樂趣。
全面關照─紀錄成長的果實
我們重視每一位孩子的潛能發展與藝術人文涵養,透過打擊樂,拓展孩子多元智慧的學習經驗,豐富生活和心靈世界層面。

全面的藝術學習
「朱宗慶打擊樂教學系統」結合了樂團、基金會與教學資源,讓專業音樂學習擴展至藝術生活的培養。

指點迷津的「擊樂E信箱」
透過「擊樂E信箱」,學生及家長可以分享學習心得與尋求學習、生活上的引導與指點,學校將依照學生問題屬性,邀請專業藝術顧問群回覆與諮詢服務。

量身訂做的「教學資訊中心」
教學系統為孩子規劃詳細而有系統的學習進度,並依個人特質與學習進度給予適當建議。

「團員責任制度」的獨特設計
「朱宗慶打擊樂教學系統」全國各教學中心都有朱宗慶打擊樂團的團員參與教學發展,有效整合樂團經驗與資源,協助教室發展。

「傑優青少年打擊樂團」納入教學體系
結束教學系統一系列專業打擊樂課程之後,傑優青少年打擊樂團將是專業學習的另一階段,也是青少年寄託精神生活的重要社團。

豐富的資訊分享
蓺類雜誌、朱宗慶打擊樂團隊網站、學員信箱所構成的媒體網絡,提供學生最直接豐富的藝文訊息和資訊分享。

「文化之旅」將藝術融入生活
藝術本來就不應關在家裡,無論是一朵花開,或是一聲鈴響,生活中的任何經驗都可以是藝術創作的靈感。 因此,教學系統每年舉辦「文化之旅」活動,如:宜蘭童玩節之旅、北投古蹟之旅、台南古蹟之旅等,邀請家長與學生一起走出教室、走出房間,培養對人文藝術的全方位認知,打開自己的藝術視野,一點一滴體會藝術生活之美。
:::回列表:::